学习贯彻三次党代会精神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习贯彻三次党代... > 正文

【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】文学院:聚焦育人主线,实现跨越发展

发布日期:2024-12-06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

编者按

近日,中国共产党365游戏大厅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。大会强调,“未来五年要加强学科建设,加快推进国家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,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,努力实现人才培养、教学科研、管理机制新突破,加快学校应用型转型升级,力争到2029年全面建成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。”在大会精神的引领下,各学院围绕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,谋划了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。现将部分学院发展规划予以刊发。

聚焦育人主线,实现跨越发展

文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深刻理解“高质量发展”内涵要求,贯彻落实365游戏大厅官网第三次党代会精神,紧紧围绕“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”建设目标,以立德树人为主线,以人才培养为核心,以学科建设为重点,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,以“三大任务(审核评估、双一流建设、硕士点建设)”为抓手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专业建设:保质量强内涵,筑牢师范办学基本基础

夯实汉语言文学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优势,带动小学教育(语文)专业快速发展。两个专业师资团队架构基本一致,可以达成同步建设同步发展。未来5年将进一步对标师范认证工作要求及一流专业建设标准,充分利用好“语文教育研究中心”科研平台的纽带作用、充分利用好国培省培契机,加强与区域基础教育一线、教育管理机构及研究院所的协同联动,达到两个师范类专业齐头并进、均衡高效发展。

贯彻以赛带训、打造师范特色,推动书法学专业新发展。未来5年,书法学专业将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条件、吸引优质生源,呼应书法教育进课堂的国家政策,在教育教学中向师范方向倾斜,支持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,拓宽就业渠道。

加强基地建设,推进信息技术赋能实习实训工作。坚持产出导向,服务地方,扎实做好集中实践教学和课程实践,引导学生学以致用;形成更为深入的“UGS”协同培养机制,选聘优秀中小学名师及管理者扩充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;跟进中小学一线信息化教学发展,充分开展远程见习、远程合作教研等工作,推进信息技术赋能。

二、学科建设:冲高端出成果,提高服务经济社会水平

加强团队建设,实现成果产出。以现有重点学科为抓手,加强科研团队建设,达成3—5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。同时做好硕士点对标建设,尤其要在人均科研经费上下功夫,多措并举开拓合作渠道。

积极开拓横向课题,提高服务地方能力。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,深度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年均达到1-2项横向课题立项,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力。

三、课程建设:提高课程质量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

持续完善课程体系,做好一流课程建设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针对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以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为核心,贯彻OBE理念,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;以现有4门省级、校级一流课程为抓手,推动信息化技术,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形成优质课程群。

加强课程思政建设,传承红色文化基因。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课程思政切入点、制定实施方案,推广现有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先进经验,做到专业思政、课程思政有效实施,传承红色文化基因。

四、师资建设:稳队伍上水平,扩大博士师资占比

夯实导师制,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。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50%以上,继续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,加强教学督导,使青年教师能够站稳讲台。推进任务模式,激励青年教师更多参与教改课题、教学比赛、优质课评选等,达到人人获批市级以上教改项目,省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3-5项。

鼓励深造,提高博士师资占比。目前文学院有博士(含在读)15人,博士师资占比约28%,与硕士点建设要求仍有不小差距。文学院大力倡导青年教师读博进修,未来5年继续保持每年送出1-2人的频率,并争取政策吸引博士师资入职,争取达到博士师资占比整体超过35%。

多元发展,加强“双师型”及“双导师”队伍建设。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,积极培养“双师型”教师,严格校内校外“双导师”选聘,建立稳定的校外导师队伍,制度化常态化,真正做到共建教师教育课程、共同指导论文、共同指导见习实习。

五、人才培养:加强立德树人、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

强化思想政治引领,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。坚持党建引领,系统化开展党史国情、革命传统、形势政策教育;依托线上线下活动平台,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,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念。

以“四梁架构五育并举”理念构建第二课堂,推进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体系、经典书目阅读计划、兰亭班以赛带训模式深入发展,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,锻炼实践能力,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,实现高质量就业持续增长。

发挥学生社团特色优势,纳入“大实践”体系一体打造,大力推进文化育人,深化学生人文素养,打造社团进学校、进社区品牌实践活动,扩大在高校和社会的影响力。

上一篇:【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:校企协同 创新赋能 高质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

下一篇:【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】政史学院:史法兼修 育时代英才